世界著名哲学家彼得·辛格教授到访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并开展学术交流
2024年10月23日,世界著名哲学家彼得·辛格教授到访金沙集团1862cc成色,作为 “思想力论坛”第47期特邀嘉宾,与当代新儒家重要代表林安梧教授作了主题为“动物伦理:一场中西对话”的报告,由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郭鹏副教授主持。报告在知新楼A1521学源报告厅举办,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作为实践伦理学的创始人,辛格教授回顾了当代西方动物伦理学诞生的背景。在牛津求学期间,辛格受到其导师黑尔的影响,认为哲学应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当时多种思维的碰撞使辛格教授更加深入地思考哲学的实际效用。林安梧教授则介绍了台湾地区动物保护的历程,从流浪动物收容所,到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无一不体现了台湾地区对于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理念的重视。他特别提到了释昭慧法师与钱永祥教授等人的贡献,并透过简稚澄的故事引发听众对人类与动物如何恰当和平相处的深刻思考。
在随后的讨论中,辛格教授与林安梧教授就人类中心主义展开了对话。辛格教授认为,人类中心主义起源于狩猎采集时代,并在基督教中寻找支持。他介绍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与阿奎那的思想及其影响。而林安梧教授认为“天地,君,亲,师”的顺序表明儒家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他还用传统农业社会中“和谐共生”理念批判了现代世界的唯利是图之风,强调了人有“参赞天地之化育”的责任。
在西方哲学中,“二元论”的传统由来已久,理性与情感的对立即是其中之一,但是在中国传统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似乎是不可分的。辛格教授认为,理性与感性之间确实存在差别,并且有时可能会相互冲突。理性使我们能够超越自身利益,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利益。林安梧教授则通过对“思”字的分析,指出在汉语传统中情感与理性并非对立,而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他强调,中国古典的思考方式不是论辩,而是回归到存在本身的彰显与诠释。“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德实际上就是“生长”。动物伦理的问题就是“道法自然”的问题。
郭鹏总结性地指出,东西方的哲学对话,需要克服语言上的“巴别塔困境”,在发掘中国的动物伦理思想时,如何准确阐释古人的思想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最后的问答环节,辛格教授再次强调了有效利他的主张,并指出“行动”的重要性,他认为,唯有力所能及地去做才能产生影响。
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党委书记梅强,山东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刘金帅,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毛永强与山东大学犹太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在知新楼含道轩与彼得·辛格教授进行了亲切交流,并向他赠送了马广海教授的书法作品“民胞物与”。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向辛格教授颁发了荣誉主任的聘书。
本次彼得·辛格教授的到访以及思想力论坛第47期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听众领略了哲学与实践结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更激发了人们对动物伦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文:何雨桐 任贝贝
审核:翁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