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
第十四届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10月19日—20日,第十四届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对话与融合:不同视域中的分析哲学”为主题,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主办,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承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分析》编辑部、山东大学概念与推理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协办。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向阳,山西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召集人江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周丹教授,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党委书记梅强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教授、副院长吴童立主持开幕式。

李向阳首先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向长期关心支持山东大学及山大哲学学科发展建设的各位新老朋友致以衷心感谢。他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本届研讨会立足于“对话与融合”主题,汇聚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聚焦分析哲学经典议题以及多领域交叉,开展全方位交流、推动深层次合作,必将为中国分析哲学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激发新的灵感,必将有力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李向阳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办学宗旨、规模布局、学科特色以及近年来标志性成果,特别指出在文史哲领域所具有的深厚底蕴和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他认为,此次分析哲学研讨会的组织召开,对推动国内分析哲学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良好契机和有力举措。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借此平台多交流、多切磋、多合作,共同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江怡代表主办方向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热烈祝贺山东大学123周年校庆。他回顾了分析哲学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对本次大会“对话与融合:不同视域中的分析哲学”的主题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对话与融合”不仅体现在分析哲学的不同研究领域中,更体现在分析哲学与其它哲学领域之间的对话。他表达了对分析哲学未来发展的期盼,希望参会学者可以享受这次会议的对话,也期待此次研讨会可以激发心灵与思想的碰撞、产生更多的创新性成果。

周丹指出,以分析为方法、以思想为对象,构建一种“有我”的哲学至关重要。他强调分析哲学方法对理解其他哲学思想(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次学术研讨会,正是实践这种“有我”哲学的契机。

梅强介绍了山东大学哲学学科的办学历史、丰厚积淀、发展成就及研究特色,代表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不同学术背景和哲学传统下的分析哲学的对话与发展,必将成为一场思想的盛宴,在中国分析哲学的研究道路上留下印记。他最后引用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描绘本次盛会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9日上午,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洪汉鼎,山西大学哲学学院江怡,清华大学哲学系Michael Beaney,厦门大学哲学系朱菁依次作大会报告。西北大学哲学学院张学广、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张安民主持大会报告。

洪汉鼎教授的报告以“从分析哲学看诠释学”为主题。报告从分析哲学注重问题意识和概念分析的特征出发,指出诠释学并非一种哲学理论或学派,而是一种解释的技艺,如同“做哲学”,并且由于解释的普遍性和其改变现实的能力,诠释学在当代具有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被视为“第一哲学”。洪教授用“元宇宙”的概念类比诠释学对现实的反思和改造,论证了诠释学作为“第一哲学”的合理性,并指出可以在此基础上推动分析哲学和诠释学的对话。

江怡教授的报告以“中国分析哲学、分析的中国哲学和分析哲学中国化”为主题。他指出,“中国分析哲学”是中国对分析哲学的研究,“分析的中国哲学”是对中国哲学的分析研究,“分析哲学的中国化”是分析哲学融入中国哲学的过程。辨析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仅对于中国的分析哲学研究至关重要,还为分析哲学方法与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相互结合、推动中国哲学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概念基础、思维框架和行动指南。

Michael Beaney教授的报告以“Engaging with Chinese Philosophy analytically”为主题。他探讨以分析的方式研习中国哲学的重要性和成果,并以《墨子》和《庄子》为例进行阐释。他展示了这种研究如何要求新的分析形式,重点讨论了分析的多种含义——回归分析、分解分析、解释性分析和关联分析——以及这些方法如何丰富我们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并以庄子和惠子的“濠梁之辩”和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为例证。

朱菁教授的报告以“从《论道》看分析哲学中国化之道的探寻”为主题。他指出,金岳霖先生的《论道》并非简单的西方分析哲学的搬运或中国哲学的分析化,而是分析哲学中国化的先驱之作,它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构建了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形而上学体系,但由于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表达方式的特殊性,其价值和影响至今仍有待充分挖掘。

20日上午,大会报告分两场继续进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朱志方,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王文方,中正大学(中国台湾)哲学系王一奇,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真依次作大会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新文、山西大学哲学学院梅剑华主持大会报告。

朱志方教授的报告以“分析陈述的非必然性”为主题。他以分析性问题的重要性与分析陈述的定义为切入点,讨论了分析陈述的句法形式、判定标准及其意义来源,主张分析陈述并非必然性陈述,通过厘清形而上学的必然性问题,最终得出结论说“所谓的逻辑必然性,仅仅是逻辑上的必须性”,两者的混淆导致了“分析陈述”的经典定义不仅不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在某种意义上也没有先天性。

王文方教授的报告以“哲学与未来学”为主题。他从未来学的定义与解释出发,探讨了哲学与未来学交叉融合的可能性,论证了哲学家为何有资格讨论未来学的前景。他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未来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人工智能哲学的主要议题及发展趋势,最终指出:学科界限的模糊化与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是未来知识形态发展的重要特征,倡导各学科领域内的科研工作者顺应“哲学+科学”的时代潮流,做出具有创新性的、符合时代需求的跨学科知识成果。

王一奇教授的报告以“因果观点下的两个信封悖论”为主题。他指出,研究文献中有概率式与非概率式两种信封悖论,但各种解悖方案或者是通过期望值与概率的方式来解悖,或者是使用不涉及概率的条件句语义来解悖,以至于两种解悖方案不能通约。王一奇教授最终论证说,信封悖论及其解悖与概率无关,基于因果模型理论可清楚呈现出特定解悖方案背后的因果假设,进而在因果模型的理论架构下为看似不同形态的两种信封悖论提供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

陈真教授的报告以“元伦理学的标准主观主义为何是一种主观主义”为主题。这种主观主义最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是:它为何是一种主观主义?之所以令人感到困惑是因为这种主观主义是一种认知主义,它主张道德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可以有真假且可以事实上为真,因此,也被视为某种最小实在论,而最小实在论承认道德真理的存在,通常被当作一种客观主义。他认为理解这种主观主义为何是主观主义的关键在于:决定一个道德判断为真的最终使真者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主观主义尽管承认存在着道德真理,但同时认为决定这种道德真理存在的最终使真者仅仅只是判断者的主观心理状态。

分析哲学经过百年发展,已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问题意识、概念框架和研究方法,并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跨界交流和融合,获得了长足进展。在中国,分析哲学的发展同样经历了百年历程,逐渐融入了本土的哲学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视角。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4年,是学会九个专业委员会之一。从2004年成立起,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每年组织一次全国性的分析哲学研讨会,2012年起改为每两年一次。本次会议的召开,立足于“对话与融合”的主题,旨在促进分析哲学与其他哲学传统、学科的对话和互动,激发新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创新。会议特别设置了多个分议题,涵盖从分析哲学的经典议题到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传统哲学、现代欧陆哲学、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美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与对话。此外,还开设了分析的现象学、分析的中国哲学、交叉学科视域下的分析哲学、金岳霖专题等特色专场,展示年轻一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山西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90余所高校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不仅是一场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分析哲学在中国哲学研究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要推动。会议通过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将为中国分析哲学研究的方向提供新的思路,推动中国哲学学术界的跨学科和国际化研究,展现卓越的时代性、创新性与国际性视野。

会议闭幕式于10月20下午举行,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荣立武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新任召集人朱菁教授、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副院长吴童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助理代海强副教授分别代表专业委员会、本届会议承办方和下届会议承办方做闭幕致辞。此次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所有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文:荣立武 胡叶涛 李坤桓

图:蓝翌宁

审核:吴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