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美国威斯康星州毕洛伊特大学教育与青年研究系主任楼菁菁教授做客我院,以《相片传声法的应用——解构快速城镇化进程对流动儿童的影响》为题为我院学子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社会学系李淼教授主持,王鹏副教授点评。
讲座伊始,楼菁菁教授首先介绍了相片传声(photovoice)这一研究方法的内涵、理论基础和研究意义。楼菁菁教授指出,Photovoice被译为“相片传声”、“影像发声”,即让照片说话,最初是由Wang和Burris两位学者在一项检视云南妇女的社区卫生保健意识的研究中提出的。该质性研究方法以相片为媒介,主张赋予被研究者话语权,让被研究者发声,本质上是一种反殖民主义的研究方法。相片传声法适用于有敏感性的、难以切入的研究议题,如以弱势群体或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的质性研究、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以及参与型行动或者介入性研究等。
在介绍了相片传声法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轨迹之后,楼菁菁教授用生动形象的相片资料和访谈数据为学生们讲述了她开展的两项关于农村青少年和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研究,进一步解释了如何在质性研究中运用相片传声这一新颖的研究方法。楼菁菁教授讲述了她以宁波市郊区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的一项研究,讨论了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化相关的研究问题。参与此项研究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或项目组发放的一次性相机,并在相关主题的启发下自由地用拍摄照片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随后研究者依据这些照片呈现的内容与学生们进行深度访谈。通过运用相片传声法,研究者能够快速地与被研究者建立起融洽的研究关系、发掘出值得深入探究的研究内容。此外,楼菁菁教授还运用相片传声法进一步探索了与素质教育相关的议题。该研究同时运用相片传声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比了一所专为打工子弟开设的打工子弟学校和一所同时招收打工子弟和本地户籍人口子女的农村学校。
在讨论与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向楼菁菁教授请教了如何使用研究对象经由社交媒体发布的影像资料,研究者如何通过解释照片内容深入地探究社会现象,以及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弱势群体青少年的教育研究议题。楼菁菁教授一一解答了学生们所提出的上述问题。最后,李淼教授与王鹏副教授就相片传声法在中西方研究情境和新媒体时代的应用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展开了讨论,并最终探讨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撰文:韩珍钰 审核:李淼